首页  >   海洋名人

陈泽夏:投身海洋环保六十载

陈泽夏,1938年出生。原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总工程师,曾任海洋三所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室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获中宣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等7部委联合颁发的“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成为福建省获此殊荣第一人。1998年退休。

陈泽夏,1938年出生。原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总工程师,曾任海洋三所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室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获中宣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等7部委联合颁发的“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成为福建省获此殊荣第一人。1998年退休。

初入学时,陈泽夏体型瘦小,体重只有69斤,时常被同学们打趣。但就是这个“小不点”,因为成绩出众,大学三年级时被选送海军东海舰队,参加为期一年的全国海洋普查工作,调查断面远至东经124°海域。这次经历,也让陈泽夏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

20世纪60年代,正值我国海洋事业的起步阶段,海洋调查工作颇为艰苦,出海用的调查船都是70~110吨级的小渔船,陈泽夏战胜晕船、风浪等挑战,出色地完成了调查任务,获记三等功。

1982年,就职于原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陈泽夏被派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与行星科学分院开展合作研究。为期4个月的赴美经历,虽然短暂,却让陈泽夏收获颇丰。

“在学校时,我很难见到导师艾德蒙教授,他不是乘潜水艇下海作业,就是在海洋经济部门洽谈研究课题。这样的科研机制与特色让我深受启发。”陈泽夏回忆道。每周五下午,分院都会举办座谈活动,教授、学生齐聚一堂,不限主题与内容,大家畅所欲言,交流探讨,令他受益非浅。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陈泽夏了解到环境影响评价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从此奠定了他日后的工作重心。

凭借扎实的测量、计算功底,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陈泽夏在精英荟萃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表现出众,有一次陈泽夏受邀测定亚马逊河口的系列样品,在分析一件海水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时,学院认为他测定的初始结果有误。陈泽夏反复验证了7轮,最终证明反倒是学院的结果有差错,从而赢得了导师和学院的一致认可。直到陈泽夏回国前夕,艾德蒙教授还在不断给中国驻纽约领事馆打电话,希望他能留下来在美国工作。

满怀着报效祖国的热望,陈泽夏毅然选择回国,带回了国际前沿的环保理念。在改革开放初期,他提出了“对大中型建设项目做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议”,并在海洋三所筹建了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室。与此同时,陈泽夏还在福建省积极宣传拓展这项工作,后来,在厦门市环保局的支持下,由他联合厦门大学等6个单位,编制出《厦门西海域环境容量和水质控制规划》的调查研究方案。经审核通过后,开展了包括1个总课题和14个子课题的综合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9年,国家环境保护局颁发“环境影响评价证书”,仅18家单位获得首批证书认证资格,第三海洋研究所是其中之一。“从获得证书到我退休的十多年间,我们的课题专注在海洋生态及其保护的相关研究,大多来自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因为大中型的工程与建设项目都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陈泽夏告诉记者。

做了一辈子环保工作的陈泽夏,深感善待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特别是对临海陆域开发、海洋工程等项目,更要进行严格的综合性环境影响评价,制定生态保护措施,“只有保护好自然,自然才会更好”。

韶华飞逝,如今已是80岁高龄的陈泽夏,对于海洋事业的热爱和对科研后辈的殷切期望却丝毫没有减少。“人才是第一资源,如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等监测任务,都需要多学科的综合论证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评价结论。因此海洋科研领域要努力培养多学科、跨学科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海洋事业的发展。”陈泽夏如是说。


信息来源:中国海洋报 于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