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洋史事

档案里,海大,一路这样走来!

从1924到2020,中国海洋大学已走过96个春秋。历百年弦歌不辍、育桃李誉满天下。春秋流转、岁月变迁,风雨兼程中,我们和海大一起走过。八关山读月,五子顶揽风。我的海大,一路这样走来~

私立青岛大学时期

俾斯麦兵营

高恩洪

中国海洋大学前身为私立青岛大学,1924年初,当时的北京政府由直系军阀吴佩孚执政,直系将领高恩洪出任青岛胶澳商埠督办。高恩洪是山东蓬莱人,曾任北洋军阀政府的教育总长、交通总长等职,对教育事业尚为热心。同年五月,青岛富绅和教育界人士刘子山、孙广钦等,向高恩洪建议创办青岛大学,高恩洪欣然同意。校董公推高恩洪任校长,聘请孙广钦为校务主任,李贻燕为教务主任,接收刘子安出资创办的私立青岛中学为附属中学。报请山东督办府备案,私立青岛大学于1924年8月正式成立。

私立青岛大学

1924年青岛大学校董会成立纪念

1924年10月25日,私立青岛大学补行开学典礼,并定本日为私立青岛大学成立纪念日

学校开宗名义:"以教授高深学术、培养硕学宏才,应国家之需要为宗旨。"所设各科学制均为四年,修业期满实验及格者授予学士学位。限于条件,先设工、商两科,首届在15个省市招收学生各40人,其中就有罗荣桓等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青年。

罗荣桓元帅于1924—1925年就读于私立青岛大学

1925年5月,直奉战争再起,直系败北,校长高恩洪被逼去职,学校校务受到严重影响。校董会推举山东省议长宋传典接任校长,勉强维持。奉系得势后,任青岛胶澳商埠督办的温树德强借空闲校舍供军方使用,又加经费短缺,致使教师、学生开始流失。

学生宿舍

1925年只招收了铁路管理科学生20人,之后学校情势每况愈下,1926至1927年未再招生。北伐军进抵山东后,奉系军阀败逃,学校经费逐渐断绝,不得已于1928年5月停办,学生均按结业处理。

国立青岛大学时期

国立青岛大学

1928年,国民政府准备在济南设立国立山东大学,蔡元培先生极力主张将这所大学放在青岛办学,他的理由是,济南容易遭受战乱,而青岛交通便利,环境优胜,比济南更适合设立大学。

1929年6月4日,南京政府行政院第26次会议讨论通过了筹建国立青岛大学的议案,议案原文如下:

“教蒋部长(梦麟)提:国立山东大学,筹备经费因事实上困难,一切尚待规划,查该省青岛地方,有私立青岛大学一所,为张宗昌逆党前省议会议长宋传典所办,自胶济经中央接收,该校长早离校他往,现校中状况纷乱,自不待言。拟将该校取消,其校产归国立山东大学收用,国立山东大学名称,拟改为国立青岛大学。查青岛交通便利,环境优胜,设立大学,自较济南为宜,可否敬候公决案。决案:照办”。

国立青岛大学筹委会致私立青岛大学有关接收校舍的函

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在原私立青岛大学校址(今海大鱼山校区)筹建国立青岛大学,并在济南分设实习工厂和农业试验场。1930年4月,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成立,任命杨振声为校长,设文、理两个学院,分设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教育学系、物理学系、数学系、化学系、生物学系。

学生在工厂实习

杨振声校长效法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实行的"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办学方针,打破门户之见,利用青岛自然环境幽美、气候宜人之优势,以自己的声望和学识,广聘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如闻一多、梁实秋、宋春舫、杜光埙、黄敬思、汤藤汉、曾省(省之)、黄际遇、王恒守、宋君复等知名教授都应聘执教,国立青大声誉日隆,蜚声学界。

国立青岛大学职员录

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1930-1932首任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在青期间创作了散文《青岛》和诗歌《奇迹》。

梁实秋

梁实秋1930—1934年曾任文学院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在青开始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工作。

杨振声

杨振声主张从严治校,一切校务皆应有章可循,实行严格的淘汰制,以保证学生培养质量。对于学科发展,杨振声见解独到而富远见,主张文理渗透,并提出要渐次增设海边生物学、海洋学、气象学等与海洋有关的学科,为后来学校海洋、水产等特色学科独步国内、青岛发展成为国内著名的海洋科技与教育城起了重要作用。

国立山东大学时期

1932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将国立青岛大学改为国立山东大学,任命赵太侔为校长。

蔡元培先生对国立山东大学寄予厚望,他说:“青岛之地势及气候,将来必为文化中心点,此大学之关系甚大。”而国立山大也没有让蔡元培失望,在青岛办学这二十年的时光,是山东大学最辉煌的时期,跻身国内十大名校。学校校园虽不大,但名师如云,文有闻一多、老舍、沈从文、梁实秋、洪深、王统照、陆侃如、冯沅君等,理有丁西林、王淦昌、童第周、朱树屏、束星北等,那时的山大师资力量可谓星光灿烂。

赵太侔

在此时期,师资阵容更为齐整,老舍、洪深、王淦昌、童第周、曾呈奎等一批专家学者任校,学生培养质量高。

1936年,在山东大学任教的老舍。

童第周夫妇在实验室

1930年至1934年,梁实秋任外文系主任,继任者是洪深。老舍当过文学院的中文系教授,《骆驼祥子》在这里诞生。游国恩、王统照等在此任教。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就读于国立山东大学文学系。历史上臧克家数学考零分而被闻一多破格录取的故事,已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张玺

一批自然科学家也相继来青岛从事教学研究,胚胎专家童第周,生物学家张玺,物理学家王淦昌等各具所长,各有建树,为海洋科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国民政府准予国立山大设置海洋学系的代电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国立山大奉命迁往安徽安庆,不久又迁往四川万县,在青岛只留下校产保管委员会。

抗日战争胜利后,散处各地的校友和教育界知名人士联名通电,要求恢复国立山大建制。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1946年春,国立山大在青岛复校,赵太侔再任校长。

学生野外实习

当时的毕业证书

1949年国立山东大学农学院水产系全体员生合影

复校后的国立山大,系科设置作了较大调整,新增设了农学(含水产)、医学、地学等学科;办学规模再次扩大,设文学院、理学院、农学院、工学院、医学院,计有15个系,其中新成立了水产、地质矿产、农艺、园艺、电机工程等5个系;并开国内高校之先河,创立了海洋研究所、水产研究所。

山东大学时期

上世纪50年代青岛的山东大学

华岗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国立山大获得新生。1951年3月,在济南的华东大学奉命迁至青岛,与国立山东大学合并,定名山东大学,华岗任校长兼党委书记。此时形成了五个学院、18个系、两个研究所的格局。

华东大学迁青途中

到了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在青岛的山大经历了一次大拆分:艺术系戏剧组迁到上海,与上海戏剧学校合并,现在是上海戏剧学院;音乐美术两组迁到无锡,与当地学校合并,组建华东艺术学校,现在是南京艺术学院;农学院三系迁到济南,与山东农学院合并,现在是山东农业大学;地矿系迁到长春,组成长春地质学院,现在是吉林大学的一部分;1953年,山大的英语组又并入到了复旦大学外文系。为促进新中国的高等教育繁荣做出了贡献。

1951年开学典礼暨山东大学与华东大学合校成功庆祝大会主席团合影

山东大学、华东大学合校庆祝典礼

以冯沅君、陆侃如、高亨、萧涤非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文学和汉语言文字学“四大金刚”,以丁山、郑鹤声、黄云眉、张维华、杨向奎、童书业、王仲荦、赵俪生为代表的有中国史学界“八马同槽”之誉的中国古史研究,使山东大学成为当时海内外瞩目的文史研究重镇。新中国第一份高校文科学术杂志《文史哲》,将山东大学的人文学术地位推向巅峰。

冯沅君、陆侃如

冯沅君在红楼梦研究研讨会上发言

《文史哲》创刊号

1958年山东大学海洋系三年级同学参加全国海洋总调查纪念

这个时期,海洋、水产学科得到进一步加强。河北水产学校并入,水产系力量得到加强;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组北迁,与山大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了海洋系,筹建了我国第一个物理海洋专业。第一任海洋系主任赫崇本教授。

1958年山东大学划船队在第一海水浴场

1958年7月,山东大学由部属改为省属,9月省里下令山大迁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所名校就搬到了济南,从1952年的院系大调整,到1958年山大迁济,山东大学历时6年,一步步的终于搬离了青岛,只留下海洋、水产专业。此后,这两个专业独立成山东海洋学院,就是今天的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海洋学院时期

山东海洋学院

1959年-1960年,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在已有学科基础上,整合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其余海洋科研力量,更名为山东海洋学院,仍为中央直属高校,成为中国海洋科研领域中一所综合性的最高学府。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学校相继参加了山东省近海水产资源调查和全国海洋普查,都担当了主力军角色。教务长赫崇本教授联合校内外知名专家上书国务院,倡设国家海洋局,促成了国家海洋局的成立。

1960年10月被中共中央正式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大学之一。

赫崇本

参加南海普查的师生在一起

第一次南极考察山东海洋学院部分校友合影

在1960年国民经济遇到极大困难的情况下,教育部和有关部门仍然给学校批建了我国第一艘2500吨级的海洋实习调查船——东方红船。

1965年山东海洋学院划给国家海洋局建制,自1979年重归教育部直属。1971年山东省对高校布局和专业进行调整,水产系并入烟台水产学校,1978年初又归建到山东海洋学院。

学生在上课

1981年,学校获准成为全国首批招收硕士和博士生的高校,新中国第一位海洋学科、水产学科的博士生均从这里诞生。

上世纪80年代末,以文圣常、管华诗、冯士筰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专家,在长时间积累的基础上,执著追求,顽强拼搏,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巩固了特色学科在国内的地位。

青岛海洋大学时期

青岛海洋大学

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山东海洋学院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邓小平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2001年2月,国家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家海洋局、青岛市人民政府四家签署协议,决定共同建设青岛海洋大学,使之成为具有显著的海洋学科特色和优势并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高水平大学。

1995年,“东方红2”海洋综合科学调查实习船下水。

2001年2月,国家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家海洋局、青岛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同重点建设青岛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2002年10月10日,教育部发文青岛海洋大学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标志着学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管华诗

文圣常

中国海洋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中国海洋大学新老旧影,那些岁月中的记忆碎片永载史册

2019年10月25日至10月26日,以“中国海洋大学建校95周年”为主题的灯光秀正式亮相青岛浮山湾。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九十六个春夏秋冬,从八关山走到五子顶。海大,一路走来,芳华依旧!


来源:青岛城市档案论坛《我的海大,一路这样走来!》(略有删减)

本组图文编辑参考源自中国海洋大学官微、山东大学官微等,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重新编辑整理发布,添加部分图片源自青岛档案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