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洋史事

古代海图历史 | 支撑世界地图发展的海图

古代人如何看待世界,

在他们绘制的地图上可以一目了然。

比如,现存保持最为完好的中世纪世界地图之一,是位于英国赫里福德大教堂中的“赫里福德地图”。

赫里福德地图/图源维基百科

这幅地图简单地描绘了世界的轮廓、192座城市、主要的河流,还有巴别塔、诺亚方舟等出现在《圣经》故事里的著名事物,地图周围描绘有很多怪物。

赫里福德地图局部图中的诺亚方舟

/图源维基百科

古代的世界地图,绝大多数都是基于想象的宗教性世界地图,并不属于俯瞰陆地与海洋关系的世界地图。人们对当时无法解释的东西便诉诸于想象,归因于宗教世界。

区域图和道路图等以实用性为主的图是古代地图的主流。

世界上最古老而著名的道路地图,莫过于罗马帝国在公元5世纪左右制作的“波伊廷格古地图”

这份以设置在街道两旁的里程碑为基准绘制的古地图,被描绘在一张展开后长约7米、宽30厘米的羊皮纸上,旅行的时候可以卷起来随身携带。

它详细描绘了罗马道路沿途的555个城市、旅店、军团、里程,还有道路周边的河流、山脉、森林等内容,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就是旅店之间的距离。因为这个信息对往来的商人和军队都尤为重要。

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在这幅旅行者的地图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图上标示着各地的地标以及地标与罗马的距离。

波伊廷格古地图/图源维基百科

最早摒弃想象,尝试站在客观的角度描绘世界地图的是古希腊人。

原因也许是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其当时高度发达的海洋商贸业。

希腊海岸线绵延曲折,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海湾和被陆地分隔开来的海域,陆地上则遍布着跌宕起伏的山峦丘陵。希腊就被这些天然的海陆屏障分割成相互孤立的若干部分。

居住在地中海要地的古希腊人,为了从贫穷中摆脱出来,必须开辟一条“海上的航线”

希腊/图源网络

当时,在地中海的东部有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等高度发达的文明,加上地中海夏季3个月无风期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岛屿和港口的适当分布,那里能够很容易地开展海上贸易。

很快,雅典成为繁荣的市集和码头,各路人马在此汇集,各种宗教和习俗于此交融,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则激发了人们的比较、分析与思考。

往来各地的生意人是第一批批判者,他们见多识广所以不轻信任何事情,渐渐地,他们开始发展科学;日趋复杂的贸易催生了数学,人们不断膨胀的航海野心也促使天文学蓬勃发展。

古希腊第一批哲人就是天文学家,他们将自己哲学观的根本分为混沌(khaos)与秩序(kosmos),并且在由星星构成的天体中寻求秩序。

海图的前身就是航海日志,是记载着海岸线、港口、陆地标志物、距离等具体信息的航行指导。

古希腊将航海日志称为“periplous”,意思是“乘船环游”。

希腊富商赫卡泰奥斯(前550—前476),根据自己丰富的旅行经历,以航海日志的形式,发表了共有两卷的著作《周游世界》。

赫卡泰奥斯的《周游世界》以站在船上眺望陆地的视角来记录,从海上全景化地记述了陆地上的各种状况。作为《周游世界》插图的赫卡泰奥斯的世界地图,只保留下一些碎片。

现在的“赫卡泰奥斯地图”是后世将这些碎片收集起来重新拼接而成的。

赫卡泰奥斯地图(图源见水印)

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前485—前420),著有《历史》一书,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希罗多德也因此被尊称为“历史之父”

他也描绘过一幅东至印度河、西至摩洛哥的世界地图。

他将包围陆地的海洋分为西边的亚特兰蒂斯海、南海以及东边的厄立特里亚海。希罗多德根据自己的旅行见闻和商业信息,结合地理知识与海图等描绘出这幅地图。

希罗多德半身像 /图源 Bradley Weber

“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描绘的世界地图

/图源pinterest

众所周知,最早真正用经线和纬线描绘成世界地图的人,是地理学家托勒密。

“托勒密世界地图”被后来的欧洲人看作绝对的标准,在世界各地开辟“海上航线”的时候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现存的“托勒密的世界地图”,是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重新修复的版本,收藏于那不勒斯国家图书馆。

这幅描绘全体人居区的世界地图实际上只是地图册的一部分,整个地图册中还包括10页其他的欧洲地图、4页非洲地图、12页亚细亚地图。

现存的“托勒密的世界地图”

是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重新修复的版本

此外,托勒密最大的成就还在于他创作了古希腊地理学的集大成之作《地理学》。这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

托勒密用相同间隔的经线和纬线以俯瞰的视角描绘出西起摩洛哥、东至中国的广阔区域。古代的天文学、地理学以及国际商业都市亚历山大港积累的海图和地图,都被托勒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说,这是世界上第一幅以俯瞰视角创作出来的世界地图

到了中世纪,因为宗教性的世界地图大行其道,“托勒密的世界地图”几乎完全被人们所遗忘。但是,“托勒密的世界地图”却在伊斯兰世界得到了新生。

在这些伊斯兰的世界地图中,“伊德里斯的世界地图”可以说是最特别的一个。

伊斯兰地理学家伊德里斯(约1100—1168),出生于摩洛哥的休达,当时摩洛哥由西西里岛的基督教国王罗杰二世(1130—1154年在位)统治。他奉国王之命创作了名为“帮助人们横跨世界的书(罗杰之书)”的地理书,描绘了简单的世界地图和71张地区图。

这幅不朽的地图,前后用了15年时间完工。

这是一次详细的世界勘测,包括一张小的、圆盘形的世界地图和70幅长方形的区域性地图,并附有阿拉伯语和拉丁语说明。

秉承托勒密的传统,有人居住的世界被分为7个地带,每一个都从赤道水平向北延伸,还有10个地区从加纳利群岛垂直向东延伸。

伊德里斯的世界地图/来源维基百科

图中的信息首先被刻在一个银质的平面天球图上(即在平面上表现球体),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个世界奇迹。遗憾的是,这幅平面天球图在1166年的一次群众暴动中被毁,不过在此之前,它所负载的信息已经被誊写到了羊皮纸上。

刻在银质的平面天球图上的

伊德里斯的世界地图/来源维基百科

现在在学界,之所以从世界史的角度关注郑和下西洋大航海史实,原因之一就是,这是与伊斯兰教徒的海图结合起来的“托勒密的世界地图”第一次对舰队的海图产生巨大影响。

被收录于《武备志》中郑和使用过的“海图”(局部),上半部分是印度和西亚,下半部分是非洲和阿拉伯半岛,其中将使用指南针的中国传统航海法的海域和使用伊斯兰世界天文航海法的海域采用完全不同的绘图方法进行绘制,并且将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这也是其非常优秀的一个地方。

郑和舰队的海图本来是书卷的形式,后来被剪切成40页收录于《武备志》。其中18页是长江下游及中国沿岸,14页是东南亚海域和马六甲海峡,8页是印度洋海域。

从中国沿岸到东南亚的海图是以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描绘的。印度洋海域则是对应伊斯兰的天文航海法以“托勒密的世界地图”为基础描绘的海图。

《郑和航海图》局部/来源维基百科

除了众所周知的《郑和航海图》,还有一幅绘于明朝万历年间的航海地图,原为英国律师约翰·塞尔登的私人收藏,后被捐赠给牛津大学鲍得林图书馆。

此图被称为《塞尔登中国地图》,中国学者将其命名为《明代东西洋航海图》,这是中国历史上现存的第一幅手工绘制的彩色航海图

塞尔登中国地图/来源维基百科

通常认为,现今可见到的最早的完整标绘南海诸岛四群岛的地图当推清代陈伦炯撰于雍正八年(1730)的《海国闻见录·四海总图》。而编绘制作于天启四年(1624)的《明代东西洋航海图》的发现,将此记录,从清代向前推至明代,时间上则整整提前了106年。

海国闻见录·四海总图

指南针的传入使欧洲的海洋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便于发挥指南针优势的新型海图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顺应这一时代潮流登场的就是波特兰海图。可以说,波特兰海图就是为了检索因为指南针的出现而诞生的“海上航线”的示意图。

在波特兰海图的影响下,与传统的海图制作方法完全不同的海图诞生了。

波特兰海图是为了在实际航海中准确应用而制作出来的。受天文学影响的俯瞰视角的地图,转变为站在海洋的角度实际应用的地图。

关于波特兰海图最早始于什么时候,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但现存最古老的波特兰海图是1300年左右制作于热那亚的“比萨图”

热那亚的“比萨图”/来源维基百科

因为使用指南针,波特兰海图的中心方位总是磁针所指的“北方”,这与以“东方”为中心方位的“地图·世界”完全不同。

可以说,新地图的流行也意味着人们世界观的转变

这些装饰精美、如同艺术品一般的波特兰海图,因为多数制作于马略卡岛和巴塞罗那,因此也被称为“加泰罗尼亚派的波特兰海图”。

1375年,马略卡岛的制图师亚伯拉罕·克里克斯绘制的《加泰罗尼亚地图集》,努力摆脱旧制图观念,广泛地运用了当代地理知识。

在风格上集中体现了马略卡地图学派的特征,是那个时代独一无二的存在。

标准的与豪华的波托兰海图的相继出现,说明人类的兴趣从宗教世界转变为大海对面的现实世界。

从此,人类世界产生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观,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拓展,整个世界的海洋都进入了人类的视野。

《加泰罗尼亚地图集》/来源维基百科

好望角的发现彻底改变了欧洲人之前的世界观,世界地图也必须随之改写。

1490年左右, 活跃在威尼斯的德国地图制作人亨利克斯·马提勒斯,在迪亚士归国后立刻根据他带回的信息绘制了最新的世界地图。

“马提勒斯的世界地图”根据迪亚士的探险成果,将非洲描绘成一个独立的大陆,将大西洋和印度洋描绘成相连的海洋。

“马提勒斯的世界地图”/来源维基百科

哥伦布的先后四次出海远航,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虽然他并非是第一个到达美洲的人,但是,他是第一个把美洲引入欧洲人视野的人,促进了美洲和欧洲、新大陆和旧大陆的联系。

此外,他还进一步完善了“托勒密的世界地图”中关于“亚洲”部分的描述,现存于马德里海事博物馆的“胡安·德拉科萨的世界地图”便是最好的印证。

胡安·德拉科萨的世界地图/来源维基百科

第一个在世界地图上绘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线路的是地理学家兼制图家巴蒂斯塔·阿格尼斯。

世界地图上用蓝线描绘了麦哲伦从里斯本出发,穿过后来以其名字命名的海峡,到达摩鹿加群岛所走的航线,以及一艘唯一幸存的船只绕过好望角的返程航线。

该地图全景式地展示了当时欧洲人所知道的世界,特别是通过地理大发现所获得的新知识。

地图上,美洲已经明确地与亚洲分开,成了一块独立的大陆,现在的加利福尼亚半岛也被正确地画成半岛。

巴蒂斯塔·阿格尼斯世界地图/来源维基百科

1564年,墨卡托通过墨卡托绘图法在美洲大陆的中南部描绘出太平洋的海岸线,并且发行了这份自己描绘的世界地图。

到了1569年,他完成了一幅由18张地图拼合而成、宽约1.3米、长约2米的世界地图。

这幅地图以大西洋为中心,对欧亚大陆的描绘相当准确,东亚部分基本继承了“托勒密的世界地图”所描绘的模样。

不过,对于中国的部分却描绘得南北颠倒 了,日本岛也被描绘得很大,太平洋比大西洋的面积小很多。

1569年墨卡托世界地图/来源维基百科

库克船长在1768年通过普利茅斯海湾和英吉利海峡驶向大西洋,沿大西洋南下绕过南美洲南端的合恩角,最终抵达塔希提岛。

他在此逗留了3个月,制作了岛上的地图并完成了观测的任务。观测结束后,库克根据海军部的指示,要在南太平洋寻找广阔且“未知的南方大陆”。

这一过程中,库克发现了位于新西兰南岛与北岛之间的海峡,即库克海峡。不仅如此,他还测绘了新西兰全域的海岸线,画出了第一张清晰的新西兰群岛图。

库克船长画出了第一张清晰的新西兰群岛图

/来源维基百科

库克在1776年进行了自己的最后一次航海,在这次旅程中,他为北美洲西北岸绝大部分海岸线绘制了航海图,成为第一位为这个地区绘制地图的航海家。从此以后,世界地图首度确定了阿拉斯加的延伸部分。

到了18世纪末,绝大多数国家都为了保证船舶的安全航行而将海图公开化,航线信息的收集和积累开始全球化。各国都开始共享海图,为了保障世界范围内的安全航海而相互合作。

英国通过创立的东印度公司,将东印度的贸易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东印度公司内部也成立了水文测量部,专门针对亚洲航线进行测量以及海图制作。

英国海军会根据需要向东印度公司的水文测量部购买相应海域的海图。就这样,英国以海军为中心,基于系统性的测量绘制了大量的海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将美国推上了海洋大国的头把交椅。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条和平原则”中所提出的“公海自由”得到了国际的认可。

1919年,国际航道会议召开,会议决定将“米”作为全世界海图的标准长度计量单位,到了1921年,各国海图的表现方法都相应地进行了改良和统一,并且成立了以保证航海安全为目的的国际航道组织(IHO)。

虽然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海洋的霸权从英国转移到了美国,但从19世纪到20世纪一直向全世界提供基于系统测量的标准海图的英国,仍然维持着传统的海图供应体制。

时至今日,英国的海图仍然是在“海上航线”进行航海之时非常重要的工具之一。现在,英国海军水文处仍然在发行3300张标准海图,这些海图被全世界的船员们称为“BA海图”,拥有很高的信用度。

图源网络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诞生的高科技,彻底地改变了整个世界。

在海洋上也是如此,除了海图之外的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人造卫星提供的准确信息使俯瞰的“世界地图”再也没有了想象的余地。利用人造卫星提供的图像资料,可以制作出准确度极高的世界地图。

现在任何人都可以非常简便地通过互联网找到自己需要的世界地图或者地区图。

但是,只有海图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形式。古代海图的历史一直延续到现在仍然没有中断。在航海时只有通过海图,我们才能够找到“海上航线”。


来源:海洋世界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