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洋史事

喜迎二十大 档案颂辉煌 | 我国首次海洋污染调查


档案承载初心,档案见证辉煌。为迎接党的二十大,“海洋档案”撷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海洋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用档案带您重温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奋斗历程,铭记初心使命,激发奋进力量,续写时代华章!

50年前,即1972年6月

“渤海和黄海北部污染调查”正式开始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海洋污染调查

揭开了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序幕


上世纪60年代,随着工业的发展,我国一些近岸海区逐渐遭到污染。某些经济鱼贝类产量下降,有的珍稀品种濒临绝迹。传统渔场外移,滩涂荒废,养殖业受损,水产品质量降低。对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为了查清我国邻近海域的污染情况,1972年6月,辽宁、河北、天津、山东四省(市)组成协作组,对渤海、北黄海进行了两年的污染调查。

当时,参加调查的有120多个单位,分别组成营口、锦州、唐山、天津、沧州、惠民、昌潍、烟台、大连、盘锦、丹东共11个调查队,使用船只13艘,在整个海域同时进行13条主断面、210多个测站的调查。


1972—1973年渤海、北黄海污染调查海区观测站分布图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常规水质指标,水质中石油、酚、氰、汞、铬、砷等的含量,底质和生物体中砷、汞的含量,以及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的生态调查;局部区域还进行了有机农药、合成洗涤剂、放射性物质的检测。

这次调查采集各类样品近6000份,共获得测量数据8.3万多个。调查结果表明,石油是这个海区最普遍的污染物,检出率在80%以上。主要来源于胜利、大港、盘锦油田,以及一些炼油厂和运油船排放的废水。

局部海域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较严重,如锦州湾的酚和汞、大连湾的氰化物和砷等。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生态调查,未见明显异常现象,但在局部区域出现一些耐污、宜污的生物种类。如在大连湾部分水域,耐污骨条藻数量占浮游植物数量的90%以上,并发现牡蛎、魁蚶、毛蚶、镜蛤、蚬的大量死体;在岐口潮间带及附近海域,发现了耐有机污染的光滑狭口螺等。

作为我国首次进行的海洋污染调查,虽然存在调查、测试方法尚未完全统一,调查站位过于集中在近岸等问题,但调查获取的丰硕资料与宝贵经验,为后续开展大规模海洋环境污染调查与监测奠定了基础。


1.《当代中国的海洋事业》(第九章 海洋环境保护) 1985

2.《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十五年回顾与展望》19875 史鄂侯

编辑:雯媚 审核:采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