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洋史事

探寻海洋文化的根脉——写在中国(象山)开渔节举办25周年之际


发表于

收录于合集

  1998年,浙江省象山县设立中国(宁波石浦)开渔节。25年来,象山人用开放与坚守、继承与创新、融合与弘扬将一个节发展成为国内举办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品牌溢价最高的民间节庆类活动之一。特别是近十年来,活动主体更广泛地发动人民参与,更多地让人民受益,进一步发展海洋经济、弘扬海洋文化、提升海洋意识。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循着开渔节的发展历程,感受海洋文化的传承与新生。



  茫茫东海,浩瀚无际,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滋养了无数的中华儿女。古时候,渔民们出海前总要去敬拜妈祖,祭奠大海,祈求平安、丰收。为了传承中国的海洋文化,增强海洋意识,1998年,浙江省象山县设立了中国(宁波石浦)开渔节,后更名为中国(象山)开渔节。2013年,全国清理和规范庆典研究会论坛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启用中国(象山)开渔节。

  一年一届的中国(象山)开渔节,用别开生面的开船仪式、经典宏大的祭祀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经济洽谈和海洋论坛,吸引了八方来客。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象山开渔节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节庆标准得到了提高,活动设计更加契合人民需求,活动主体更广泛地发动人民参与,更多地让人民受益,进一步发展海洋经济、弘扬海洋文化、提升海洋意识。

  25年,象山人用开放与坚守、继承与创新、融合与弘扬将一个节发展成为国内举办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品牌溢价最高的民间节庆类活动之一。成长之快,势头之健,令世人惊叹。

开拓创新:跨越从无到有

  “茫茫瀛海,生命之源……大海恩我,殷殷可鉴……”

  丰富的海洋资源造福了人类。然而,在20世纪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海洋资源在捕捞强度增加下明显衰退。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自1995年起,我国在黄海、东海海区实施伏季休渔。

  休渔期间,时值盛夏,沿海港湾渔轮泊岸,桅樯如林。浙江省象山县委、县政府意识到,伏季休渔结束,渔民开始大规模捕捞前搞一次活动很有必要。



  1998年6月底,象山县明确:开办开渔节。县委决定,由县长出任开渔节组委会主任,县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任组委会常务副主任,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实施各项筹备工作。

  经反复酝酿,象山县最后确定了开渔节的名称——“98中国(宁波石浦)开渔节”。活动主体分3大板块:文艺晚会、开船仪式、经贸洽谈。

  首届开渔节活动邀请了刘欢、柯受良等知名歌手、演员等参加。文艺演出借助滨海舞台,灯光效果,气氛热烈,给人留下了惊艳的印象。开船仪式上,彩旗猎猎、船队排列、群舟齐发,非常震撼。

  随着时间推移,象山开渔节影响力越来越大、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质量越来越好。

传承发展: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十八大作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后,象山开渔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12年,中国(象山)开渔节被写入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国家规划层面得到了重视和推广。纲要提出,继续办好中国海洋文化节、青岛国际海洋节、厦门国际海洋周、象山开渔节等海洋文化活动。2013年,中国(象山)开渔节获得了国务院全国清理和规范庆典研究会论坛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成为宁波市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文化节庆活动。



  象山县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清晰地意识到,办节的主要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受益,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参与文化、享受文化中创造文化。开渔节也是这样传承和发展的。

  为了惠及大多数人,在活动设计上,象山开渔节越来越贴近大众的需求,活动设计、内容表现上多用民俗、歌舞、戏剧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保留祭海仪式、开船仪式和妈祖巡安仪式等主体活动,在“感恩海洋、祈求丰收”的基础上逐渐融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推荐选拔乡土节目登台表演,一道道群众气息浓厚的文化“大餐”让人们大呼过瘾。

  在活动主体上,象山开渔节以增强人民群众参与性为宗旨,逐渐将祭海仪式的祭奠、表演由人民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展现。当地渔哥、渔嫂的本色出演,既体现了乡土特色,又弘扬了民俗文化、海洋文化。参加巡游的近千人队伍全都由群众自发组成,巡游服装、道具等均自行准备,以古老的庙会形式把象山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发挥到极致。

  举办大型文化活动是提升文化惠民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成果的重要体现。在活动目的上,象山开渔节逐渐做足活动惠民的文章,充分使人民群众受益。近十年来,象山开渔节推出了“开渔之旅”特色线路,“吹海风、观海景、吃海鲜”游玩方式,“蓝色海洋、放飞梦想”少儿剪纸比赛、少儿平面模特大赛、少儿手绘大赛、少儿农民画绘画比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洋旅游”论坛及成果发布,欢乐渔港戏曲展演、文化夜市大舞台,海洋公益创新大赛路演典礼,千人庆丰宴,渔区民俗文化巡游,沙滩时尚运动嘉年华、“抖音开渔”全民共拍,“好多鱼·云上开渔节”等上百个活动,让上百万人民群众亲眼见证、亲身参与了开渔节,享受了滨海城市的美景,品尝了滨海特色美食,促进了滨海城市的发展。

融合跃升:贯彻新发展理念

  象山开渔节创办灵感源于海洋,根植于文化,发展于融合。

  近十年来,象山开渔节牢牢贯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要求,在开渔的同时,大力倡导保护自然生态、海洋环境。发出“保护同一片蓝海”“保护濒危鸟种中华凤头燕鸥”的倡议,呼吁人们爱护海洋、保护海鸟;聚焦“展‘一打三整治’成果、护美海上‘金山银山’”主题,开展系列海洋保护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善待海洋、共护幼鱼”志愿项目启动仪式、以“小手拉大手”形式传播海洋生态文明理念;通过中国青年志愿者蓝色护海行动暨海洋公益日主题活动,组织开展蓝色海岸、蓝色家园和蓝色课堂三大行动,等等。这些活动的举行,进一步引导并提升了人们保护海洋、善待海洋的意识,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一个好的节庆离不开文化的注入。象山开渔节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创新文化形式,形成继承传统文化,开发新时代文化的发展模式。近十年来,象山开渔节做优做强“祭海仪式、妈祖巡安仪式、渔区民俗文化巡游”等传统项目,又不断创新渔区民俗文化展演与祭海仪式的融合,集中展示象山独特的风俗人情、非物质文化和海洋渔文化。在这些项目中,人们的服饰、场景氛围、表演结构、彩船布置等既充分展示了民俗文化的特色,又不断推陈出新、改进设计,更好地反映海洋渔文化的丰富内涵。此外,每一届象山开渔节,都会组织不同的专题文化活动,策划组织开展“海洋之星”——象山首届海洋服饰文化节,全国渔拓书法邀请展、网络美食文化节、文化礼堂村歌大赛、《中国海洋渔文化研究与象山实践》新书发布、“大美渔村·平安渔业”摄影展等。这些形式多样、别开生面的各种文化活动既增加了开渔节的底蕴,也丰富人们的生活,增强了开渔节的生命力,扩大了开渔节的影响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开渔节生命力,开渔节又赋予中国文化新的特质。



  象山开渔节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断融合。

  对于象山开渔节来说,从一诞生就带有融合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尤为明显。开渔节有传统与当代、民俗与潮流相结合的开渔仪式,有海洋、戏曲、歌舞、旅游、渔业、经济、公益、生态保护的活动,有展览、大赛、论坛、比赛、洽商等的众多形式,有线上线下、报刊广电、移动新媒体、直播互动等的宣传活动……

  可以说,象山开渔节已经成为国内有相当影响力的高端节庆活动,所折射出的传统文化、海洋特色、生态文明、改革创新、经济发展等元素和理念,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新时代节庆代表。

继往开来:瞄准新的使命

  办好一个节,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意味着什么?25年的中国(象山)开渔节或许是一个好的示范:诠释了城市精神,丰富了城市文化,引领了城市风尚。

  象山瞄准“开渔节”这个目标,深耕厚植,围绕“海”字做文章,广汇八方来客,聚集民智民力,助力产业发展,不断提升象山滨海魅力,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25年来,中国(象山)开渔节荣膺多项荣誉——中国十大品牌节庆、中国十大最具魅力节庆等。2018年~2021年,中国(象山)开渔节连续四届被纳入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真正成为一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特色节庆活动。



  一届又一届开渔节,象山都凸显不同亮点,探索多元化市场,打造多样种品牌,周全谋划每一个细节,集中力量促进节庆活动生动、有序展开。着力改造提升祭海开船两大线下主体活动,逐渐向全方位、立体式转变;努力探索市场化运作,不断拓展渠道,引进知名电商平台加盟,线上线下多方位推介象山产品;持续打造文化、旅游等节庆品牌,助推地方产业发展;牢固树立“万无一失”的责任感和“一失万无”的忧患意识,保障活动安全、圆满成功举办;对于愈加精彩的开渔节,引导媒体不断创新宣传报道形式,由传统的纸媒、广电媒体向互联网、移动端的新媒体拓展,宣传产品也逐步发展为海外传播拓新加持、直播矩阵“云”上引流等新的形式。

  “在新时代,我们更要在挖掘民俗内涵上再下功夫,在加强品牌运营上再做功课,在宣传推介上再引潮流,在影响力上再拓展,使象山开渔节惠及更多人。”象山县有关负责人说。

  日曜月华从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海洋给予了象山独特的区位优势,象山也正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目标。(文中图片均为往届象山开渔节活动现场,由中国(象山)开渔节执委会办公室提供


来源:观沧海 《探寻海洋文化的根脉——写在中国(象山)开渔节举办25周年之际》

记者/赵建东  文字编辑/戴路严 图片/中国(象山)开渔节执委会办公室

辑:李维杉 核: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