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洋史事

那年今日 | 5年前的今天,中国第9次北极科考起航——自然资源部组建后组织的第一次极地考察活动

中国第9次北极科学考察是自然资源部组建后组织的第一次极地考察活动。考察队共131名考察队员,还邀请了法国、美国科学家乘坐“雪龙号”,以航次共享形式开展海洋酸化等课题的科考,并与我国科学家共享数据信息。

2018年7月20日上午,在简短热烈的欢送仪式后,中国第9次北极科学考察活动正式起航。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缓缓驶离位于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奔赴北冰洋。

考察队先后在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北冰洋中心区域等海域开展了基础环境、海底地形、生态、渔业、海冰和航道等综合调查,取得了丰硕的考察成果。

考察队共实施了88个海洋综合站位和10个冰站的考察,冰站数量、冰基浮标以及锚碇观测平台的布放量均为历次北极考察之最。首次成功布放我国自主研发的“无人冰站”、水下滑翔机以及爬升式海洋剖面浮标等无人自治观测装备,使我国的北冰洋考察从夏季延续到了冬季。首次在极区开展了岩石拖网,首次结合同位素技术研究微塑料在不同营养级中的传递规律。

本航次的考察与国际北极漂流冰站计划(MOSAIC)和国际极地预报年(YOPP)等国际大型极地考察和研究计划相配合,大气探空、海冰物质平衡和上层海洋剖面等观测数据将与国际计划实现融合和共享。大气探空观测数据准实时发送至国际气象组织(WMO)的GTS系统,实现全球共享。

船时7月30日上午十点,也就是北京时间上午六点,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正式进入了北极圈。为了纪念这一时刻,队员们在平台上摆出了国旗队旗,并且摆出了9北66°34′的造型。

“雪龙”号本航次安全航行逾1.25万海里,其中冰区航行3815海里,最北航行至北纬84.8度,为探索北极中央航道的适航性积累了经验和基础环境数据。

北极考察的意义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北极与我们所生活的环境远隔千山万水,开展全球合作式大规模科学考察活动,与我们的关系不大。“然而,随着全球变暖、海冰融化,北极气候变化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中低纬度气候环境有着重要影响,直接关系着我们的国民生活。”中国第9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朱建钢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地理上的北极通常指北极圈(约北纬66度34分)以北的陆海兼备的区域,总面积约2100万平方公里。这里大部分海域常年为冰层覆盖,被认为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随着气候变暖,过去30多年间,北极地区温度上升,使北极夏季海冰持续减少。这一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警惕。现有研究显示,北极冰雪融化不仅导致北极自然环境变化,而且可能引发气候变暖加速、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现象增多、生物多样性受损等全球性问题。

全球变暖又赋予了北极另外一种价值——身处特殊地理位置,包含亚洲和北美洲的毗邻北冰洋的北方大陆和相关岛屿以及北冰洋中的国家管辖范围内海域、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冰雪融化的北极为各国商业利用北极航道和开发北极资源提供了机遇。

科学家断言,北极航道将有可能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运输干线,这不仅将对全球航运、国际贸易和世界能源供应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对北极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变化,还可能对北极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END

来源:

1.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凯旋抵沪 多项考察创历史之最[N].蓝色青岛,2018-09-27

2.【前沿】遥远却重要的旅程:中国第9次北极科考起航[N].温州科协,2018-07-25

编辑:德 福  校对:李维杉   审核:采 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