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档百科

揭秘“雪龙2”号的“黑科技”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
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
于7月12日正式起航
向北极进发
这艘船有哪些独特的设计?
一起了解↓↓↓


航程顺利!

 “雪龙2”号已驶入太平洋


我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

从上海出发到北冰洋

大概需要15天时间

预计往返总航程约1.55万海里

目前,“雪龙2”号已驶入太平洋

气象是后续影响航行的重要因素


现在的情况如何?

随船去看看↓↓



“雪龙2”号的“黑科技”


“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

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破冰船

它能轻松穿越20米冰脊

能轻松破除

1.5米高的冰层、0.2米厚的雪

是当之无愧的大国重器


图片


“雪龙2”号之所以能够在冰寒极地
畅通无阻,安稳航行
与它采用的一项
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密不可分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怎样做到让船舶滴水不漏?
戳视频,一同了解↓



“雪龙2”号全长122米

排水量约1.4万吨

可搭载101人

这艘船还有哪些独特的设计?


走!跟随镜头一探究竟↓



本航次配备一架直升机

和“雪龙”号相比

“雪龙2”号的排水量小了

船身也比较短

但破冰能力反而提升到了PC3级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

王燕舞介绍

PC3,属于中高冰级

破冰能力可以两节的航速

破1.5米的冰加0.2米的雪

在中型破冰船里,这一能力是相当强的

也是一个国际比较领先的水平


图片


“雪龙2”号是全球首艘

获得智能船体符号的极地科考破冰船

可以实时感知船体遭受各类载荷状况

为船舶冰区操纵、运维

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也为我国业界冰载荷研究工作

提供了唯一的系统化数据支撑平台


图片


“雪龙2”号不仅智能水平大幅提高

而且由于专门为科考设计建造

在船上设置了物理实验室

通用实验室和月池车间


“雪龙2”号实验室实验员刘丛舒介绍

“雪龙2”号的物理实验室

是整艘船实验室的一个核心区域

全船的各类实验设备

可以投放在屏幕上

像测深仪、多普勒海流计

在实验室可以实时看到数据

“雪龙2”号基本上

把涉及海洋研究、地质学研究等设备

配备齐全了


图片


尽管功能强大

但是对于可能出现的严重冰情

“雪龙2”号是否有相应的对策呢?


船长肖志民介绍

“雪龙2”号是世界上第一艘

采用双向破冰技术的科考破冰船

而且安装了全回转吊舱

可以原地自由旋转360度

机动性能大幅提高

不仅如此

“雪龙2”号能为科研工作

提供更稳定的位置信息


为何探索北冰洋次数少?


探索南北两极

一直是各国科研的重点之一

然而,对于南极

我国已探索了39次


北冰洋科考则在1999年才启动

而且过去24年来

北冰洋科考只有12次

这是为什么?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领队

王金辉介绍

“我们国家前期的力量

重要的还是放在南极

之前的科考

考虑到船舶

保障能力

不定期地开展北冰洋科学考察”


据了解,北冰洋的水温常年维持在

零下40℃~零下20℃

海面长年累月结冰

一年中只有两三个月海面冰层能够融化

船舶可以正常航行


这片水域

不仅通航时间短

历来缺乏准确可靠的航行资料

而且有大量的浮冰、冰山

都给船舶带来巨大挑战


图片


20世纪80年代后期

北极的科学研究活动出现国际化趋势

1999年,我国首次开展北冰洋科考

自此,我国北极考察事业实现了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

跨越式发展


2004年7月28日

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

中国北极黄河站成立

这是中国继南极长城站

中山站两站后的

第三座极地科考站

为我国在北极地区

创建了一个重要的科研平台


图片


王金辉介绍

从2008年第三次北极(北冰洋考察开始

实现每两年一次

到2016年

开始每年一次北冰洋科考

有了两条船后

能够实现“双龙探极”

基本上实现了常态化

每年一次的科考

END

信息来源:中国水运报.全球首艘!航程顺利!揭秘来啦→[EB/OL]. "中国水运报"微信公众号,2023-07-22
编辑:李维杉   审核:采 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