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档百科

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卓越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档案事业实现根本性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档案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提高政治站位、服务工作大局、牢记职责使命,为档案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和条件。在全国各级档案部门共同努力下,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卓越成就。

01

档案工作政治属性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档案工作政治属性进一步明确。中国共产党对档案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档案事业发展方向更为明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旗帜鲜明地把“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写入法律,从根本上回答了档案“为谁而管、为谁所用”的问题。档案部门的政治站位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得以强化。同时,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档案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档案工作,从“四个得以”“三个走向”到“四个好”“两个服务”,一脉相承的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的指引下,档案工作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各项事业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二是档案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能力进一步提升。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是档案工作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档案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党史学习教育、疫情防控、重特大事件应对处置和科技攻关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记录了新时代新变化新成就。各级档案部门紧紧围绕迎接服务党的二十大、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奋进新征程 兰台谱新篇”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系列展览展示特色活动,切实履行好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

02

“四个体系”建设全面深化

一是档案治理体系建设有序推进。依法治档水平持续提升,档案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以1部档案法、3部行政法规、36件部门规章、60余项规范性文件为主体内容的档案法规制度体系;由国家档案局归口管理的6项国家标准、104项行业标准为主体内容的档案标准体系。2020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施行,全面推进依法治档进程,为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档案管理体制机制愈发健全。随着档案机构改革深入推进,档案机构体制由“局馆合一”转变为“局馆分设”,细化并压实了各级党委的领导责任,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办公厅(室)切实履行档案主管部门职责、局馆既分工负责又协同配合的档案工作体制机制。这些举措有助于充分发挥“党管档案工作”的制度优势,有效促进各类档案事业主体创新活力的迸发。

二是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档案收集工作质量稳步提升。各级档案部门持续加大档案资源接收、征集与数字化转型工作力度,档案资源的数量规模、内容质量、结构比例不断提升和优化,档案资源收集范围不断拓展,档案资源数量持续增加。截至2021年底,全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10.47亿卷(件),较2012年增长159%。重点领域、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项目档案工作卓有成效。专业档案、民生档案占比逐步提升,名人档案、疫情防控档案、红色档案、非遗档案等珍贵特色档案得到有效保管,档案资源内容更加丰富,档案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档案资源数字转型稳步推进,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积极推进档案数字化,已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超2.4万TB,馆藏档案数字资源占比大幅提升。

三是档案利用体系建设持续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档案服务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新修订的档案法从法律层面规定档案开放年限由30年缩短至25年;《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办法》的颁布为档案开放提供了合规依据和制度支撑。中央档案馆建立起定期向社会集中开放档案的机制,建成运行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接入近1200家档案馆,纳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实施馆际交流协作和对接全国“一网通办”,档案开放走深走实。重点档案开发利用稳步推进。已基本建成国家重点档案目录基础体系,完成近亿条国家重点档案文件级目录著录和采集工作,在摸清历史档案家底的同时有效推动了历史档案的整理和数字化。红色档案的活化能力提升,讲好中国故事功能持续强化。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积极推进“红色档案资源名录”建设,利用馆藏红色档案资源举办迎接党的二十大主题档案文献展,并联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共同编辑出版《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汇编》首批12卷文献集,形成了一大批流淌红色血脉、蕴含家国情怀的档案编研精品,推动红色文化深入人心魂,红色档案利用成效显著提升。

四是档案安全制度不断完善。国家档案局发布《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基本要求》《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规定》等制度规范,从技术、管理、人员等多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制度体系。档案部门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从关注档案实体的“八防”体系到构筑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综合防范体系,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SSL VPN技术以及数据协议等创新技术健全档案网络、档案信息系统防护体系,档案安全防护技术不断创新,档案智能安防等级不断提升。同时,国家档案局发布《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管理办法》,标志着档案安全应急突发机制逐步建成,体现出国家战略对档案事业发展掌舵领航、把脉定向作用,全面筑牢了档案安全屏障。

03

档案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一是档案科技创新动能强劲,档案信息化建设成果突出。全国数字档案馆数量不断攀升,已建成120余家具有全国示范水平的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模式从单机应用走向网络化、体系化、自动化、智慧化,关注的重点领域由软件层逐渐转向整体体系层,形成了目录数据库、档案管理系统、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规范化数字档案馆(室)等主要科技成果。国家档案局积极推动电子公文、电子发票等应用,电子档案单套制快速推广,电子档案管理效率极大提升,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深入发展,为国家“放管服”改革提供了强力支撑。此外,在“科技兴档工程”的大力推动下,档案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不断涌现。档案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档案电子系统等关键技术迅速发展,例如上海综合运用数据库、知识图谱、人机交互等信息化技术建设“跟着档案看上海”数字平台;浙江大力推进档案工作数字化改革,建设全省档案工作智能监管应用、档案数据共享中心、区域数字档案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档案工作整体智治成效显著,服务国家创新体系能力进一步加强。

二是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国家档案局统筹建立由150名国家级档案专家、229名国家级档案储备专家、750名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780名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组成的“三支人才队伍”,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专业水平过硬的档案干部队伍,以人才智库形式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档案教育和研究领域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谋划新的研究方向、学科规划及实现路径,完善高层次应用型档案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供保障。

04

档案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深化

近年来,档案部门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重视对外交流工作。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俄罗斯驻华大使向国家档案局转交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档案,中俄档案合作不断深化。同时,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取得突破性成果,已有《侨批档案》《元代西藏官方档案》《南京大屠杀档案》等15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14项文献遗产被列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197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档案工作通过深度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的方式积极主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国档案系统正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推进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建设档案强国不懈奋斗。

信息来源:

张卫东.档案事业发展的卓越成就[EB/OL].“中国档案报”公众号,2023-07-10.

编辑:李维杉   审核:采 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