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洋名人

海洋人物 | 新中国第一代远洋轮船长——贝汉庭

1

|贝|汉|廷|

他是新中国第一代远洋轮船长

伴随着祖国海运业的不断发展而成长

他每次上船总要带着一摞书

不仅精通航海业务 还会5种外语

他在汉堡、伦敦、阿姆斯特丹让国内外同行刮目相看

他见义勇为展现出人道主义精神

他鞠躬尽瘁 最后因疲劳过度与世长辞

本期,我们走近新中国第一代远洋轮船长——贝汉庭

贝汉廷(1926~1985),浙江镇海人,优秀航海家。1946年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航海科学生。1951年毕业于上海航务学院,先后在海鹰轮船公司、华南海运局、上海海运局、中捷海运公司、广州远洋运输公司、上海航道局、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工作;1958 年起从事远洋运输事业,1962 年起任远洋船船长;197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 年先后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1年再次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1982年晋升为船舶高级工程师,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4年起担任上海远洋运输公司指导船长。

在30余年的航海生涯中,贝汉廷先后到过40多个国家80多个港口。在远洋运输事业中,坚持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积极主动地争取货源,合理配载,多装满载,为国家增收了大量资金。

贝汉廷热爱远洋,事业心极强,以娴熟的业务和出色的工作树立了中国海员的良好形象。著名作家柯岩曾将他的事迹写成报告文学《船长》,其中驾驶“汉川”轮的故事曾录入中学语文教科书,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

在2009“全国海洋宣传日”上,国家海洋局评选出新中国成立60年“十大海洋人物”,展示建国60年来为海洋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海洋人。贝汉庭就是其中之一。

投身航海 立志报国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贝汉廷被派往辽宁,在营口港登上了海鹰轮船公司一艘200吨级的木壳机帆船“安海5号”,开始了航海人生。随着祖国海运业的恢复和发展,在以后的几年中,贝汉廷服从组织安排,先后在广州华南海运局和上海海运局船舶上从事沿海运输,从一名实习生成长为船舶大副。同时他勤奋好学,理论联系实际,每次航行总要记下点滴心得。每次上船总要带着一摞书,他攻天文、钻水文、学气象等等,对航海业务精益求精。

2

20世纪50年代,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我国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友好国家合作,相继组建了中波轮船公司和中捷海运公司。1958年,贝汉廷被派往中捷海运船舶任大副,从此踏上了远洋航运的万里征程。1961年,新中国第一家远洋运输企业——中国远洋运输公司(简称中远)广州分公司(简称广远)成立,贝汉廷又很快被调到该公司工作。1962年,贝汉廷被任命为“友谊”轮船长,成为解放后我国培养的第一代远洋海员和远洋船舶船长。1964年,贝船长指挥“友谊”轮抵达阿尔巴尼亚都拉斯港,正在那里访问的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全体船员并合影留念。就在这次周总理接见时,贝汉廷对总理说:“我一辈子不离开船,不离开海洋!”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贝汉廷船长却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调离远洋船,到上海航道局,在挖泥船上任三副。1974年,贝汉廷回到中国远洋运输公司上海分公司,重返远洋船。他热爱祖国的航海事业,刻苦钻研业务,并以非凡的毅力自学了英语和法语。30多年来,他先后驾驶了15艘远洋轮船,到过40 多个国家,80多个港口。为发展祖国的远洋运输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3


为国争光,享誉国际

1978年3月21日,船长贝汉廷驾驶“汉川”轮赴欧途中接到指令,准备装运国内急需的成套化纤设备回天津。然而,这套设备由上万个不规则形状的部件组成,总共44个大件,近5000立方米;其中最高4.3米,最长37.8米;外型不规则,装卸运输中不能碰、不能压;属于超长、超大的贵重货物。以“汉川”轮的情况,若想装上这批货物,无疑是要用一艘船装一船半货。德国人根本不相信中国人能一次装回这批货,他们只相信自己的船员,只相信德国式的精确与严谨的工作作风,他们断言:“这套设备任何一条船也装不下。”

4

而贝汉廷船长却拿出了一份合理的配载图,并讲解了本船的技术状况,对返航沿途的气象水文情况的综合分析,配载图精确的数据,准确的计算,贝船长全面系统的讲解让德国人折服了。贝船长率领船上的技术人员在卸货的27个日夜里,前往码头堆场实地测量核对每一件货物的实际尺寸,回船后根据船舱甲板所有部位的不同形状、结构及负荷,把货舱、甲板1∶100比例的布置图纸贴在木板上,再把货物按同样比例缩小做成硬纸模型,反复组合,反复在船图上模拟装载,使每件货物在舱内或甲板上都找到最佳装载位置,再计算这样的装载是否符合稳性要求,一切都令人满意后制订出的配载图和装货计划。仅此,就增收运费58.8万元外汇人民币,节约绑扎费3万马克,净得利润100多万元。当堆积如山的全套设备一件接一件装上“汉川”轮时,港口当局、装卸公司和港内停靠的外国船队都来到“汉川”轮考证参观,还拍摄了100多张照片存档。古老而严格的汉堡港都轰动了。德国人赞叹道:“杂货船把货物装到这种水平,在汉堡港还是第一次。”这是汉堡港一百多年没有过的。

同年,贝汉廷驾驶汉川轮在地中海的狂风暴雨中见义勇为,成功地救助了即将沉没的塞浦路斯“艾琳娜斯霍浦”货轮上的16名船员和1名家属,并用无线电警告附近的六艘船舶,避免了碰撞事故。欧洲许多国家的报纸对此作了连续报道,盛赞汉川轮的人道主义精神。

5

1979年,贝汉廷船长驾驶“柳林海”轮驶进美国东岸的西雅图港,架设两国友谊之桥。当天的报纸生动描述了当时的盛大场景:“中美海上航线在中断30年后,中国第一艘货轮停靠在西雅图港,军乐队奏起了欢迎曲,政治人物在料峭的寒风中等待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

贝船长认为,国外很多人根本没有来过中国,他们从来不知道中国是什么样,中国人民是什么样。挂五星红旗的中国船去了,就代表着中国。“我们在国外工作得好坏,对国家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把工作做好了,就是为国争光,做不好,就会给国家丢脸。”为了让船员们掌握更多的知识,他专门主持讲座,详细地给大家介绍美国的情况、美语的特点、各种交际的礼仪等等,使船员们在美期间表现出有素质,有风度的新中国海员形象。

“作为一个新中国的远洋船员,我愿一辈子在海上工作,以船为家,刻苦钻研航海技术业务,为党的远洋事业积累更多的经验和资料。我要为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社会主义建设,为我国远洋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这是1979年3月,53岁的贝汉廷在入党申请书上写下的一段话。

上海远洋运输公司从南斯拉夫进口四条“川”字号船的冷藏舱多次出现货损,因原因不明,厂方拒绝保修,还拿出很多资料,强调是船方管理不善。贝汉廷整整花了3天时间,终于在众多图纸中发现问题:冷藏舱大梁上面的绝缘体只有80毫米,而其他地方都是160毫米,过去货损都出在这个部位。贝汉廷抓住这个设计漏洞与厂方交涉,最终,厂方无可奈何地同意保修,并负担了4条“川”字号船70余万美元的修理费用,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货损问题。“川”字号船每次在荷兰鹿特丹装卸货物,装卸公司都要收取冷藏舱的“困难作业费”9000多元。1980年,贝汉廷驾驶汉川轮抵该港后据理力争,使对方同意今后不再收取四条船的“困难作业费”,为此公司给他记二等功一次。

6

1981年3月,贝汉廷在荷兰鹿特丹港,把净体积6000多立方米的34大件成套设备有条不紊地装在甲板舱盖上,创造了“汉川”轮装货最高纪录,再一次震惊了荷兰海运界和新闻界。

汉川轮第9航次装152吨滑石粉,其中一部分装在冷藏舱上层柜中。船到伦敦港前3天,公司电报说由于伦敦港装卸工人怕吸入滑石粉致癌拒卸滑石粉,临时改其他港口中转。贝船长感到问题严重。如果伦敦港拒卸,压在冷藏舱上层柜下面的440吨冷藏货也得中转。冷藏货的中转费用很大,要增加几万元的外汇开支。船抵伦敦港后,贝船长立即找工头和工会负责人,说明滑石粉是用来做化妆品的,现在包装良好,只要卸货时戴上口罩轮流作业,就没有什么危险性……经过耐心友好地说服工作,码头工会方终于同意卸货,这为我们国家节约了数万美元的中转费,受到了中国驻英使馆的表扬。途经马来西亚槟城港,他自揽加载780吨木材,增收运费8万多元。同时,他还建议改变靠港顺序,缩短3天半船期,节约港口使用费4万多元。

以前在国外装卸货,货主基本上免费使用中远船舶的大吊。某次在意大利某港装大件货,该港浮吊装货昂贵,货主提出要用船上的大吊装货。贝汉廷仔细研究了装货条款,觉得应向货主收费。他先与代理探讨,提出船方收费的理由:首先,船上大吊占了全船造价的1/10;其次,船上大吊需要船员操作,增加了额外工作量;再次,用大吊,钢丝要受力、马达要转、机器会磨损,还要开一部发电机等,这些需要很多费用。代理觉得有理,贝汉廷便委托他代表船方向货主交涉,最终货主同意支付50%的大吊使用费。随后,贝汉廷又作了大量说服工作,促使代理最终决定,今后中远所有船舶都收大吊使用费。

7

坚持工作到最后

贝汉廷不但精通英语,还会另外4种外语。其英语基础是在中学读书时打下的,法语是利用晚上补习班学的,上船之后自学了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德语。他在对外交流中谈笑风生,洒脱自如,赢得了许多外国友人的尊重。

1985年3月,贝汉廷带着7种药和英文的病症说明,飞往德国接收集装箱船“香河”轮。抵达德国后,贝船长立即投入紧张繁忙的接船工作中,早已把自己的病情抛在了脑后。4月9日,“香河”轮驶出了船厂,贝船长指挥船从汉堡到奥斯陆,再到伦敦、安特卫普,穿梭于西欧各港满载货物后开始返航。4月23日,“香河”轮航经西班牙拉科罗尼亚港附近海面,贝船长忽然感到不适,他吃力地对政委说:“我吃不下饭,不想吃了……我讲不动了……”话没说完,他就靠着沙发倒下了。船医采取了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西班牙的直升机飞来将他送往医院。可是,贝船长还是走了。西班牙法医对贝汉廷遗体进行了解剖,死因结论是:疲劳过度,心力衰竭。4月23日,正是贝汉廷船长59岁的生日。他用生命兑现了对周总理,对祖国的誓言。

“人有人的风度,船有船的风度,国有国的风度。”贝汉廷的这句名言,现在听来,正是他的人生写照。他一生在海上度过30多个春秋,先后担任过16艘远洋轮船的船长,到过40多个国家的80多个港口,培养航海人才甚众。为发展祖国的远洋运输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噩耗传来,无数人为之痛惜。国内外友人的唁电、唁函如雪片般飞来。交通部政治部在《关于学习贝汉廷同志先进事迹的决定》中称:“贝汉廷同志是一位优秀共产党员,出色的航海家,我国航海界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远洋船员的一面旗帜。他的过早去世,是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一大损失。”

作家柯岩在得知贝船长去世的消息时心痛万分,她在一篇怀念文章中这样写道:“贝汉廷同志将永远活着,活在那汹涌澎湃、永远神奇美丽的大海里;也活在无边无际、比大海还要清澈、还要壮阔的人民群众中。”

8


END

图文来源:

1.相熔钢 于庆恩.船长楷模——贝汉廷[EB/OL]. "中国远洋海运报"微信公众号,2021-09-07

2.宋光明.贝汉廷:新中国第一代远洋轮船长[EB/OL].上海海事大学校史馆,2015-12-18

3.CCTV国家记忆

编辑:德 福   校对:李维杉   审核:采 悠

99294_500x500